別以為「乖乖牌」孩子的情緒很安全

別以為「乖乖牌」孩子的情緒很安全

張閔淳/諮商心理師----其他好文章

近期又發生了一起24歲少年砍殺父親事件,因為開始從事校園心理師工作,時常會關注孩子、青少年相關事件與新聞,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發現,近幾年這樣類似案件相較以往頻率更高、手段也較為兇殘。

你可能會說這名兇嫌已經脫離了所謂的青少年時期的階段,但你能說這些會犯下如此罪行的人他們在青少年時期難道都沒有徵兆?一次次的社會事件我們需要省思的是,有沒有可能在事件發生前,有許多的線索正在透露,只是我們都不曾發現、甚至視而不見

「乖乖牌」孩子的情緒我們更需要留意
最近在與一位小四學生老師談話時,老師說到最近班上發生了一件令他嚇破膽的事情,一名學生平時很乖,幾乎不用人提醒跟擔心就會把自己事情處理好,在班級中課業表現也都很優秀,但就在某節下課無端的拿美工刀就往前面座位同學的背畫上去,好在因為同學穿著外套,刀子畫破了衣服,人並沒有受傷。

在校園中我們時常將關注放在情緒衝動性高,攻擊性較強的學生,深怕一個不留意孩子就會出現令人擔心的行為,也因為如此我們不太會去留意個性較內向的孩子,因為她們對我們而言相對要安全許多!可是在實務現場中我們也經常發現,會表現出較強烈的攻擊行為或容易出現突發性情緒暴怒的學生,在老師平時的觀察往往是表現較文靜、令人放心的孩子。

那究竟發生什麼事,讓現在的青少年面對挫折與衝突事件的因應需要用如此極端、暴力的方式宣洩自己不滿的情緒?以下有幾點這類型孩子的特徵與行為跡象,可以協助我們對孩子行為有更多的辨識與了解

1.孤獨感所產生的「厭世」想法
這份孤獨感除了人際關係上的疏離外,更重要的是孩子內在可能唯一支撐他的力量正一點一滴的瓦解,最常見的包含父母(或其中一方)的忽視、語言上的貶損與激怒,都可能讓孩子的心逐漸封閉。當孩子感受到在這世上自己不被他人所喜愛,加上生活、學習上的挫折,就容易讓孩子產生對集體社會的厭世感!而這份厭世感,認為是全世界的人都對不起他的時候往往就會產生憤怒、玉石俱焚的行為或想法

2.父母高壓的要求與期待削弱了孩子的自信
做父母的一定會對孩子有一定的期待與要求,但當我的的要求與期待已經影響其生活與人際關係時,我們就必須適時的放手與調整。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孩子一定也都能如實感受到,因此孩子會努力讓自己符合家長的期望,這看似是一個良性循環,但父母若至始至終都持續的採用高壓的方式讓孩子滿足自己的期望時,孩子的自信將會慢慢消逝,並且認為這些成就並非來自於自己,而是努力的父母,當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為了自己的需求而並非為了他自己的時候,內在的不滿與憤怒就將會持續升高。

3.心中唯一的浮木消失
我們需要留意及關心孩子生活周遭是否有巨大變化與失落事件! 會出現嚴重攻擊或傷人行為,幾乎都不是短時間內造成,在孩子心裡一定都累積一定程度與一段時間的憤怒與憤恨感,但往往孩子生活中,都會有一個支持他的力量,或許是某位師長或長輩,一旦孩子經驗到連這唯一支持自己的人都從其生命中消失或轉而放棄孩子,那將會更增添孩子對自己與世界的絕望感。

4.人際的疏離轉而投入於網路尋求慰藉
網路的發達,讓現在使用網路或網路成癮的孩子年齡逐年往下,校園中也出現越來越多網路依賴與成癮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是向外尋求人際關係的重要階段,但若是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人際上的需求與滿足,容易讓孩子轉而尋求網路上的藉慰。我們需要留意的並非孩子使用網路時間的長短,而是孩子是否已經將網路上人際關係取代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並且影響其生活。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當你發現你的孩子變得不喜歡出門

小學課後能有哪些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