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親子關係與需求看現在正夯的「旅蛙」
( 張閔淳/諮商心理師 圖片引自網路) 每個人都渴望成為那被照顧的青蛙 同時也在追求自己那想要被他人需要的需要 最近,許多人迷上了一款名為「旅蛙」的遊戲,網路上已經有人從心理學、客體關係的觀點探究這款遊戲究竟為何能如此吸引人?是什麼原因讓人能不斷的等著、盯在手機前,默默的等自己所養的青蛙回家?今天,想從親子關係、孩子的獨立自主及需求議題,探究這一回事! 當青蛙不在家,我們收割三葉草、幫蛙孩子準備行囊、食物,就是等著牠「隨時回家」後能夠讓蛙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用心,也希望牠在家的時間能多停留一會...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當我們看到蛙孩子在家,無論是在睡覺、看書、寫字、吃東西,心裡就是有著一股「心滿意足」的感覺,而當蛙孩子不在家,我們就在想著...怎麼樣可以讓他願意回家,但同時好像也會有一種可以放心去做自己的事情的感覺。 這樣的過程,讓我想到 青少年時期孩子長大過程,我們都了解總一有天他會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會到外發展與開拓屬於自己的天空,但此時,大部分在這階段中較需要調適的反而是自小就守候在孩子身邊的父母,因為我們得去面對孩子不再依賴自己,可能需要我們的協助與幫助也將逐漸減少。 而面對這樣的失落,似乎我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顧好,並且等待孩子再次回家,而回家時若能再帶上自己喜歡吃的、用的(各類名產)以及對自己的關心與貼心(明信片),則更能讓心中備感溫暖,也是這樣的感受,讓我們能夠渡過孩子長時間不在自己身邊的孤單。 我們從養蛙的過程中,看見了我們的親子關係中;是「被需要」?還是渴望能時時被關注與被照顧?。 1.渴望「被需要」建立自我價值 被需要的感受,對任何人而言都相當重要,因為它是建立自我價值的重要來源,我們也從對他人的付出與他人對自己的需要與回饋,滿足了自己。從親子關係中,也經常看到父母這樣的需要,然而當我們將自己的自我價值與被需要的感受如石頭般壓在自己與孩子身上時,關係往往就會造成綑綁與束縛。 「旅蛙」遊戲中,正反映了現在多數人嚮往那不受拘束、不被控制的自在感受,而現實生活中遇到正處發展階段、獨立自主孩子的父母而言(也就是遊戲中者主人),也須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