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孩子保有秘密

如何面對孩子保有秘密

張閔淳/諮商心理師
當孩子進入青少年時期,父母們一定會發現孩子會開始出現一些與以往不一樣的行為,像是手機上鎖、對父母開始保有秘密及隱私、寫日記藏起來不被發現等,對許多父母而言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時內在會充滿許多矛盾,一方面認為孩子到了青春期,一定會有想要自己的空間;但另一部分不免也會在心中燃起許多擔心與疑問「我的孩子是不是交到壞朋友?」、「是不是親子關係出現了一些問題?」、「孩子會不會學壞?」並且覺得孩子以往都會黏在自己身邊分享自己所發生的事情,現在好像一回家就躲進房間,不清楚也不了解孩子在做些什麼,問了又時常以「沒什麼」等回應帶過,開始感覺到與孩子間的距離變遠了,面對孩子這樣的轉變,做父母的是不是失落又心急?

孩子開始「保有秘密」到底在傳達著什麼訊息?
舉一個例子:一位學生說到與母親間的親子衝突,當時她這樣說「她明明就是想要知道我是不是有男朋友不直接問,然後盡辦法要偷看我的手機,甚至還跑去學校問老師!」確實,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孩子覺得自己不被信任;我們常發現影響親子關係的並非是秘密本身,而是信任感的衝擊。

「自立的展現」是兒童時期要跨越至青少年甚至成人時期重要的行為表現,孩子會透過叛逆、衝撞父母、長輩價值觀來認識自己,而保守秘密也是一種自力的表現,象徵著孩子不再什麼事情都得向父母告知與報備。所以,請父母親先別急著焦慮擔心,父母應該學習如何對抗內在的焦慮,容許孩子保有自己的秘密?

1.了解的前提請先建立相互信任
孩子的感受力與敏銳度是很強的,他們能夠感知一般我們並不想讓孩子知道的事情、像是夫妻間的衝突、家庭經濟狀況等。當我們想對他們隱瞞某些事情時,他們也會為了貼心,而假裝什麼都不知道。這些會造成他們內在許多疑問、擔心與焦慮。
這樣的情況,容易引發孩子對自己行為產生自責感與內疚感的錯覺,認為家中許多情況是自己所造成。當我們自己都認為家中許多事情不應該讓孩子知道時,間接著也在教導孩子「有許多事情是不能讓他人知道的!」在以上這樣的情況下,你又要孩子如何能對你坦白?

2.先試著從孩子行為與肢體語言訊息做觀察
許多父母會以孩子「安全」作為考量,想要了解孩子真實的世界到底是怎麼樣。在無法得知孩子的祕密時會出現災難化的思考,認為我的孩子「要變壞了」、「可能被人欺負了」在這裡需要提醒父母:試著先從觀察他的肢體語言開始去理解,孩子雖然嘴巴不說,我們卻能從孩子的行為粗略去理解孩子現在是在什麼狀態裡
舉例來說,遭受霸凌的孩子你會觀察到她對生活、學校感到焦慮、情緒上顯得低落與不安,反觀若是孩子開始交男女朋友,我們可能會觀察到孩子神采奕奕、面露微笑,光是從這些跡象,就足以讓我們獲取許多寶貴訊息,重要的是,當我們能夠先有這一步的開始,再去了解孩子的真實事件時,孩子會感受到我們的關心與在乎,防衛心與敵意將會減少許多。

3.若真的想知道,就坦白問吧
就像上述所說,在父母旁敲側擊,透過許多方式想辦法了解孩子內在世界時,其實並非秘密本身影響親子關係,信任感才是容易引爆衝突的根源。在我與許多孩子談話過程中,其實他們並不避諱去坦露自己的事情,往往會讓他們不想講的最大原因是覺得自己不被信任。

對於父母試圖透過許多方式,但就是不直接詢問的行為感到反感,內心也想「你們越想知道我就越不跟你們說!」因此建議父母,若想了解就真誠地向孩子表達我們的好奇與擔心,並且更重要的是請尊重孩子有屬於自己的秘密及隱私,避免因為孩子問而不答,讓自己更加憤怒,造成雙方衝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當你發現你的孩子變得不喜歡出門

小學課後能有哪些選擇

別以為「乖乖牌」孩子的情緒很安全